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学书有法丨循古有道

  • QQID12161585
楼主回复
  • 阅读:3372
  • 回复:0
  • 发表于:2021/11/17 21:32:30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邵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刘承柳?慕晋堂书法



学书有法,循古有道

——米允翔全国行书展入展访谈记




但问耕耘,不问收获。是米允翔在这次国展投展的创作过程中留给慕晋堂所有学员的印象。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平时米允翔师兄(慕晋堂内部学员之间互称师兄)上课时那种安静投入的学习状态。或许正是这种一以贯之的内求状态,让米允翔师兄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一次参加国展便成功入展。


这成功的背后,倾注的是米允翔师兄的付出与努力,这“付出与努力”简单几个字,也只是简简单单的投射出米师兄潜心学书的背影。为了探寻这“成材”背后的枝枝叶叶,本期慕晋堂学员专访,将让我们更加具体的了解米允翔师兄。


以下人名以姓氏代之:

? ? 刘,代表刘承柳

? ? 米,代表米允翔




米师兄首次参加如此高级别的全国性书法展,便能成功入围,在此首先恭喜师兄!很多人为师兄感到高兴,大家也都有一种迫切的愿望想多了解一点师兄,对此,想请问一下师兄关于这次参展经历有没有想特别分享的?

这次入展2021“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首先要感谢刘建平老师的全程指导与帮助,然后是慕晋堂众多优秀师兄们的鼓励,当然,还得感谢自己的坚持与家人的理解支持。

在投2021“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前后还同时投了全国新人展、中国书法临书大会,三个展览,四幅作品,整整一个多月,几乎天天晚上打磨作品到深夜,记得至少有连续一周天天写到凌晨2、3点,最久的一次连续书写时间超过了15小时,执笔的手也起了血泡。

回想起投展的过程确实是相当“痛苦”的,有时还会想自己第一次投展就与省级、国家级会员pk,难免存在信心不足,也甚至想到了放弃,还好坚持了下来!但是从这次投展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主要包括:投展工具的选择、内容的选择、作品形式与章法设计、钤印方法等等。记得老师给我们集训时的一个小插曲,当时大家用的印泥质量参差不齐,老师说:“大家对于书写工具的选择一定不能吝啬,特别是纸张和墨汁、印泥这些工具,每一个工具都是无形的加分点,一定要选好的!”

正是这样嘛,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各个环节都是特别重要的!

这次投展,每幅作品都至少改稿三次以上,每一稿都经历了反复打磨,记得这次2021“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的作品第三稿拿到老师处准备钤印时,我自己心底里仍然觉得作品有比较大的问题,可是自己又说不清楚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给老师看后,他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是纸的问题!我选用的仿绢纸让笔画线条的质感没有表现力,于是老师在自己存的老纸中找了一刀纯手工毛边纸给我,并嘱咐我回去再改一稿。回去一试,果然出效果,笔画中的“涩劲”展露无疑,让作品的整体效果上升了一个台阶,最终钤印寄出!



每一幅能让专家满意的作品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汗水与故事。专家读出的水平,或许不能说明一切。但是天道酬勤,真正的付出以后,也只有自己才能真正的全面深刻的品味收获。

无论入展与否,其实最重要的是这个参与的过程。只有当自己真正全程的投入其中,才能体会实践带给自己的收获,无论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也无论是遗憾的还是成功的。




现在爱好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拜师学艺的不多。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这里面或许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但是我想米师兄应该也跟绝大多数书法爱好者一样,在时间上会面临着本职工作和书法爱好之间的平衡取舍问题,请问师兄是如何解决这个工学矛盾的呢?

其实绝大部分书法爱好者都面临工学关系的问题,因为毕竟将书法艺术当全职事业的朋友还是极少数。以我自己为例吧,在进入慕晋堂之前还有过犹豫,当时觉得自己小孩刚出生,没有多少时间,所以跟老师说自己怕没时间。可老师教导我说“谁的时间不是挤出来的?说没时间的基本上都是爱得不够彻底,其实那都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就在那一刻,让我恍然大悟,回过头来仔细一想确实如此!还好自己当初坚定了拜师学艺的心!



说没时间其实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老师跟师兄说的这话可真是醍醐灌顶啊!

爱得不够深,才不会为书法挤出足够的时间来。所谓有志者事竟成,自然也是有志者能彻底的投入。老师这话足可以让我深刻的反省了,应该也足够让我们每一个书法爱好者自省:我们爱书法爱得彻底吗?




屈指算来,米师兄加入慕晋堂的时间并不长,但听说师兄在加入慕晋堂之前,已经学书多年,请问米师兄能聊聊这前后学书历程中的心得体会吗?

进入慕晋堂之前我是自学书法,主要以临帖为主,知识面几乎是停留在小时候学书法的记忆上,因为小时候学习楷书为主,所以在行书笔法技法上自己许多东西悟不透、想不清。

一次刷抖音时无意中刷到了刘建平老师的抖音,深深陶醉于其经典的“兰亭笔法”,从而有幸与老师结缘,于2019年11月进入慕晋堂,我的感受就是,这个大家庭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是极其认真的!经过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帮助我逐渐突破了行书笔法技法瓶颈。



这“无意中刷到”可真是“无意乃佳”啊!缘分来了,手机屏幕也是挡不住的。

我们常听说自学书法等于自杀,这杀掉的可能不仅仅是自己的书法技能,更多的可能是自己的书法审美。常言道固步自封,自我陶醉,井底之蛙,这些都是一种眼界的局限造就了行动的局限,而自学书法恰恰就是限制了我们学书的这种格局。

心有多大世界便有多大,有心人自然结有缘人,行有缘事,米师兄与刘建平老师的相识应该也真应了这一层意思。




师兄刚刚谈到加入慕晋堂以后短时间内重点解决了笔法等技法问题,用笔千古不易的法则,在慕晋堂得以延续,也自然而然造就了慕晋堂很多其他的师兄的笔法技法等基本功和审美能力都非常优秀,这正是学书有法的体现。在师兄们循古求道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师兄更是纯粹的只顾埋头学书。我想请问一下师兄,对于这种参展和不参展的学书心态师兄有什么样的看法?

因为我也是第一次投展,许多看法也不一定准确,讲得不好或者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在我看来,投展览不同于平日的临帖,临帖是快乐的,创作是痛苦的。这个痛苦主要源于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是心理上的压力,因为投展览注定要与省级或者国家级的高手同台竞技,要胜出不容易;其次是生活带来的压力,投展需要集中时间大量书写、反复打磨,这对于我们这些本不是从事书法艺术工作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就要大量压缩除日常工作、生活琐事之外的业余时间,这离不开周边家人和亲朋的理解支持;再者就是对作品本身的要求和标准,像我来说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比较高,不管是从字的本身、章法的处理还是形式的设计,我会做大量的参考和实践,非常需要动脑筋。

这些压力注定要让我们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此,在打磨作品的那段时间我是在一些事情上做了取舍的。但是在几幅作品完成后,我心底里的那种愉悦感很难形容!我自己是很享受的!

所以我觉得还是主要看自己的目标与追求吧,因人而异。学习书法嘛,让自己心情愉悦最重要!







确实,书法不是我们的专业,但却是我们的追求。我们追求的其实是书法背后的快乐。无论参展与否,入展与否,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我们是否收获快乐。而参展的这一短暂过程,对于自己而言却是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作为业余爱好,我们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收获,这个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书法爱好者深刻思考的问题。




师兄多次提到老师在这次投展过程中给予你很多的指点,我想请问一下师兄,关于老师对你日常学书过程中的指导和本次参展过程中的指导,这两者上有什么不一样吗?

日常老师对我的指导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的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而且主要是针对短板问题进行重点指导。例如,我的作品现阶段主要是行气不够贯通,老师就会挑出经典法帖的某几行,针对如何增加作品行气让我做单项训练;如果是线条质感方面的问题,老师就会有针对性的挑选字帖中的某些单字,在用笔技法上对我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调整。


而投展主要是针对于展览本身的需要进行集中强化训练,而且重点针对我自身的优势进行挖掘。老师会在我习米字优势的基础上引导我以米芾手札形式进行强化训练。

如此看来,不光是学书有法,这教学也是有法的。刘老师平时深挖师兄的不足和缺点,投展就突出师兄的能力优势,这可真是“投师兄所好”啊,师兄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师兄在慕晋堂的自主学习状态一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同时师兄又还特别的尊师重道。对此,师兄能谈谈一些心得吗?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你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典故在告诉我们尊师重道的同时也要为理想做出付出。当时作品寄出之前我不厌其烦的叨扰老师,或是微信,或是电话,再就是经常跑到老师家里当面请教,老师每次都非常耐心细致的解答我的疑惑,为我的问题指明方向!在这里还得真诚的向老师道一声:您辛苦了!




老师对慕晋堂成员的指点都在日常的点点滴滴当中,真正能否吸收转化,却依然在于我们自己,正如阳光雨露一般,草木吸收得有多亦有少,对于阳光,唯有感恩。




不知不觉聊了不少了,在快结束之前,我想问问师兄对于慕晋堂其他师兄有什么特别想分享的吗?

慕晋堂有众多具备入选国展水平的师兄,他们身上有着各种各样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如屈检桥师兄、龙之美师兄、段瑾娴师兄、何茜师兄、李文姬师兄、刘承柳师兄、张少球师兄、钟积德师兄等等……,我在这些优秀的师兄们身上汲取到的远远不止是书法本身,他们追求书法艺术的那份执着还有严谨的精神最打动我!我相信慕晋堂在老师的引领下,一定会捷报频传!




慕晋堂确实有着许多非常优秀的师兄,大家都抱着同样纯粹的书法真情,汇集在慕晋堂,大家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一天天,一点点的进步着……




感谢师兄的肺腑之言,让我也在这一问一答中体会到了深深的真情和执着。我想再问最后一个问题,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师兄有什么目标和规划呢?

从入展名单公示看,本次2021“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入展率大概为2.5%,湖南省仅有15人入展,入展作者有许多都是当下的中书协会员,甚至还有兰亭奖获得者,入展的难度可见一斑。这次虽然能侥幸入展,但我深知其实自己还存在很大差距与不足,在今后,我将谨遵老师的教诲——“与古为徒”,把投展当做提高和检验技法水平的途径,而非最终的学习目的。下阶段我将致力于不断丰富自己的技法水平,提高对结字的处理能力和对作品整体的掌控能力,同时在提升书法理论水平上下功夫。



与古为徒,正是取法乎上。同行相轻,自古难免;同台比擂,自有高下。师兄能取得优异成绩而不骄,并坚定的走取法乎上的通衢大道。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取得更大的成绩,我们在此表达祝福,共同期待。






学书有法,循古有道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一个书法爱好者所期望收获的内容都不尽一样。

但有一点总是相同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让自己满意。

而事实上,如何让自己心中的这一杆天平保持平衡,让自己的付出有所得,有所值。这恰恰是最难的。

“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学书得法和不得法,那是真的有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之分。

与古为徒,追求正道。寻访一个好的老师,可以避免自己走入歪门邪道;也就相当于找到学书的捷径,若再加上那爱得彻底的付出,这才真正算得上是尊重自己生命中这份可爱的追求,才是真正尊重自己生命中这宝贵的“没有时间”。



刘建平

号慕晋堂主、晋堂、心斋

1969年12月出生,湖南邵阳人

中国书法协会会员

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湖南省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秘书长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